分享到:

遵义德政文化培训中心遵义红色培训,红色培训,遵义干部教育培训学院,遵义党校

联系资料

遵义德政文化培训中心
所在地区:
贵州省 遵义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1551*******
传真号码:
暂无
联 系 人:
陈老师
移动电话:
1551*******
电子邮箱:
暂无

遵义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的为什么会永存

发布于:2020年12月08日 来源:www.fuhai360.com
[摘要]遵义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的为什么会永存,什么是红色文化精神,红色文化精神的永存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关于这点我们遵义红色培训来告诉各位!

遵义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的为什么会永存,什么是红色文化精神,红色文化精神的永存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关于这点我们来告诉各位!

红色培训

   长征途中,红军进入贵州,发现这里的穷人被称为“干人”,因为“他们所有的一切完全被反动派榨干了”。“要让‘干人’过上好日子!”……在区贵州遵义农村的一些老建筑上,这样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
   岁月如梭,80余载时光,历史沧桑愈加深刻地沉淀着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新的“战场”上,书写着穿越时空的信仰答卷。
    承诺,重若千钧
   “太阳出来暖洋洋,红军来了不纳粮;又分钱来又分米。”红军在遵义每到一地,都要打开地主、富户粮仓,把粮食分给穷苦百姓。
    鱼水情深的故事至今在遍洒英烈鲜血的红色土地上传唱。“党人就是要为群众谋福利!”这份承诺,重若千钧,也是始终摆在面前的“考题”。
    播州区花茂村,过去叫“荒茅田”,直到世纪之交,这个贫困荒芜的村寨还是处处土墙茅草房。“外面风有多大,屋内风就有多大”,在59岁的村民王治强记忆中,每年冬天村民都要在家中的墙上钉砂皮纸,抵御寒风。
    增收难、留人难、村容差,深深的贫困曾让“荒茅田”的年轻人一波一波出去闯荡。上世纪80年代初,王治强就到省外打工,奔波了30多年,回来后,家乡变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修通了几条大道,一栋栋黔北民居拔地而起,一个个温室大棚林立田间,一条条通村路、串户路连接着家家户户。
    柏油路、小青瓦、转角楼、雕花窗……贫困荒芜的“荒茅田”变成了花繁叶茂的花茂村,产业进来了,游客进来了,王治强回到家乡开起了“红色之家”农家乐。
    遵义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为什么永存我们就讲解到这里了哦,更多的相关内容还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