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校园文化建设三大专业机构校园景观雕塑多功能教室学学校VI

联系资料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四川省 成都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8-*******
传真号码:
028-*******
联 系 人:
廖老师
移动电话:
1330*******
电子邮箱:
***anwenhua@163.com***

最新信息

查看更多>

四川德阳市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 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于:2014年04月09日 来源:www.fuhai360.com
[摘要]德阳是四川省政府确定的“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现有职业院校30所,在校生1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年培养技能型人才2.5万人,培训企业职工10万人次,培训农民40万人次。近年来,德阳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工业强市、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不拘一格全力推进职教改革与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开放办学,多元共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真情为民,服务经济”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

德阳是四川省政府确定的“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现有职业院校30所,在校生1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年培养技能型人才2.5万人,培训企业职工10万人次,培训农民40万人次。近年来,德阳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工业强市、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不拘一格全力推进职教改革与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开放办学,多元共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真情为民,服务经济”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

一、开放办学,多元共建

整合各类资源,聚集各方优势,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着力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速度。

一是省市共建,做强高等职教。德阳把辖区内的部、省属高校作为本地发展的宝贵资源,大力支持其发展壮大,先后与省经委、省建设厅签订共建协议,共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院超常规快速发展,先后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单位,德阳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地级市。

二是民办公助,做大中等职教。市县两级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3亿多元,共建4所中职学校,迅速扩大规模,提升办学水平。中江县是一个140多万人口的贫困县,2006年县政府在工业集中区规划200亩,引进民间资金共建中江职中。目前学校在校生达到7500人,是2005年的2.4倍,并一跃成为四川首批示范性中职学校之一,去年通过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验收。工业集中区因此吸引了9家境内外企业落户。人口仅24万的罗江县,一年的时间建成了容纳万人的新职教中心,6000多名学生已经入住,并成功托管了省内外5所公办职业学校,在籍学生达到14000多人。

三是政企联合,提高办学水平。绵竹市政府与东方汽轮机厂共建绵竹职教中心。绵竹市政府提供土地330亩,东方汽轮机厂出资1亿元,新建绵竹职教中心,在校生由2000多人发展到5000多人,成为地方与企业、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技校和职校紧密结合的范例。

目前,全市职教形成了两大发展趋势:一是行业引领职教发展的趋势。职业教育依托行业、服务行业,行业支持、引导职业教育发展。以高职学院为龙头,有全市20多所职业学校和近500家企业参与的机械电子、建筑安装、商贸旅游三大职教联合会已形成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和载体。二是职业学校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全市已初步形成三大职教集团,其中以资金为纽带的德阳现代教育集团整合5所中职学校,在校生3万余人;以管理为纽带的德阳通用职教集团,拥有7个校区、1.4万余名学生。

二、政府主导,市场引导

职业教育与市场联系最紧密。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既要充分利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主导职业教育发展,又要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引导职业教育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该政府做的事不“缺位”。德阳市委、市政府把职教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出台一系列推动职教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职教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不分隶属关系和学校门类,一律将职业院校纳入管理服务范围。整合各类培训经费,政府除按规定拨付职教经费外,坚持把职校基本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市级职教专项经费比5年前增加10倍,基本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体制。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该学校做的事不“越位”。支持学校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宣传招生、课堂教学、实训实作、顶岗实践、就业服务“五段一站式”办学模式。让学校在市场中找准发展思路和措施。

三、真情为民,服务经济

“真情为民、服务经济”是德阳市职教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把职业教育作为平民教育,努力让学生实现“学会一门技术、找到一份职业、致富一个家庭”的目标。积极引导职业学校开展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全力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在认真落实国家资助职业院校贫困生政策体系的同时,在职业院校开设了贫困生免费培训班。近两年培训的600多名学生均被二重、东电、东汽、长虹等大型企业争相选用。市教育基金会每年拿出1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中职学校贫困生。

二是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做到职教与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共赢。一方面努力提高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近三年,职业院校为德阳企业输送技术工人7万多名,全市经济高速增长却没有出现“技工荒”。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农民的实用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近年来,全市实施“2112”教育富民工程,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年直接创农业增加值1亿多元,示范户人均纯收入是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