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广州驰锐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驰锐集团主要是以知识产权服务及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联系资料

广州驰锐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
广东省 广州市
公司主页:
暂无
电话号码:
020-*******
传真号码:
020-*******
联 系 人:
高小姐
移动电话:
1356*******
电子邮箱:
***l@creeds.cn***

广东去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24%以上

发布于:2016年06月01日 来源:www.fuhai360.com
[摘要]驰锐集团是一家在线下产权保护和线上产权推广,以及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等各方面进行整合服务,成为包含代理、信息、法律、商用化、评估、培训等六大知识产权服务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更完善,更快速,更全面的品牌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服务热线:***

日前,省知识产权局发布数据,广东去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比增28%34%,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4年保持全国第一。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科技成果的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考验是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将大部分股权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最高可达成果作价入股中的95%;鼓励科研人员在学校和企业间合理流动,允许科研人员在岗或离岗创业;拉动社会资本设立投资基金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南方日报记者发现,不管是高校、科研院所还是新型研发机构,都在着力催生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着力构建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高校改革试点 科研人员可离岗从事创业工作6

 

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2068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871件,高居广东省高校之首,也进入国内高校排名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科技成果应用及转化率、专利实施率等指标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和广东高校首位,如2015年专利技术转让指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2009年以来获中国专利奖18项,居全国高校首位。

 

“这充分体现了学校突出的原始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水平与成果转化效益。”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章熙春介绍,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多次调研并开专题会议研讨,在全校营造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

 

“一是创新性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试验区。二是将大部分股权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最高可达成果作价入股中的95%,这是目前国内高校中最高的奖励比例。三是设立成果推广类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系列职称评聘机制,建立相关岗位晋升通道。”章熙春说,这些措施进一步释放了学校创新活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早在2015年,广东就出台了《广东省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等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创新政策。

 

广东药科大学是开展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试点之一。该校科技产业与社会服务处处长林华庆介绍,学校已出台试行方案,学校鼓励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从该科技成果技术入股股权或收益中提取不低于90%的比例分配给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经学校同意的科研人员,可离岗从事创业工作,离岗3年为一期,最多不超过两期。离岗期间,保留人事关系、基本工资等,与在岗人员享有同等参加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等权利。

 

林华庆表示,试行方案出台后,学校不少教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教师来向我了解具体操作程序,我们也正在与几个有实力、有意向的团队洽谈。”

 

今年1月,另一试点高校华南农业大学也出台了科技成果技术入股改革实施试行方案。方案规定,学校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委员会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前者负责组织对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估,后者配备专门人员推进全校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组织开展科研成果推广展示洽谈交易等工作。

 

该校一名科研人员对此很是认同,“毕竟不是每个科研人员都擅长和市场打交道,有这么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感觉更有组织保障。”

 

新型研发机构 致力于“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推广

 

近年来,广东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涌现,开始成为我省科技创新一支新的生力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据介绍,2015年,先进院共申请专利651件,在广东省科研院所中名列第一,共获得授权418件,比2014年增长74.2%。目前,全院累计授权专利达到1217件。

 

先进院在破解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探索上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据统计,该院已累计与华为、中兴、创维、腾讯、美的、海尔等知名企业签订工业委托开发及成果转化合同逾500个,争取400余个地方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带动新增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与地方企业累计共建实验室20个,派出企业特派员109名。

 

先进院负责人表示,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方面,研究院积极探索产业与资本紧密结合的运营新模式。“以多模块、多要素互动的方式拉动社会资本,设立中科育成、中科道富、中科昂森、中科明石、中科兴川5个投资基金,定位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投资等多个投资领域,基金规模接近30亿元,有效助推135重点领域的成果产业化,使得科技成果转化流程顺畅,产、学、研、资形成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的有机整体。”

 

此外,先进院还致力开拓“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推广新模式。建设了中国科学院体系第一个微站——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微站,设立重点推、项目汇编、项目咨询三个主要栏目,将院内优势专利情况通过手机平台传播,大大提高传播面和沟通效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成果转让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广8A”是该所一个团队花费6年多选育的水稻品种,稻米质优,抗病虫害,产量较高,在国内同类技术中处于领先水平。该团队以此为母本,先后育成了一大批系列杂交稻新组合,种子供不应求。其系列组合在广东省的推广面积从201330多万亩迅速上升到2015200多万亩。

 

今年初在这一系列新成果转让中,采用了小范围招标的形式。邀请三个有实力、有意愿的种业公司,结果最低的出价达830万元,而最终广西一家公司以1508万元中标。买家代表说:“我们愿意出高价购买,一方面是对其经济前景有信心,另一方面也是表达对科学家工作的尊重。”

 

水稻研究所副所长肖晰说:“我们作为公益院所,现在重视与企业的对接,科研项目越来越接地气。种业公司派人到实验田去寻宝,中标公司一周内就把款项付清。而关于科研人员转化收益分配的新政策,我们所拟出具体分配方案,这对大家鼓励很大。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就越来越大。”

 

■案例

 

6项专利5年转为7300万元营业额

 

广州华汇生物实业有限公司的营业额从零起步,实现352万元、1048万元、3100万元、4900万元到7300万元的五级跳,连续5年以平均395%的速度增长。而在孵化之前,它仅是华南理工大学钟振声教授团队获得的6项专利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后爆发出的生产力惊人。

 

这一切要回溯到2007年,华汇生物公司在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注册成立。该公司是一个以社会资本为主体、华南理工大学通过国家科技园公司间接持股的、靠承接华南理工大学先进技术产业化项目创业的高科技企业,是一个典型的产学研实体。

 

 

 

2009年,华汇生物公司在广州南沙开发区建立生产工厂,引入钟振声教授团队的6项专利技术(包括2项获得正式授权的美国发明专利、2项加拿大发明专利和2项中国发明专利技术),通过3年孵化实现蝶变,专利技术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产品——VitaFiber(维他糖),成功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新产品食品安全许可证,并在美国制定和发布产品标准,将在中国生产的创新产品VitaFiber(维他糖)出口到美国和欧洲主流市场。

 

据悉,在中国生产的VitaFiber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进入发达国家的主流市场,用户包括可口可乐和雀巢等跨国公司。

 

目前,VitaFiber项目被广州市政府选定为引进到南沙国家级开发区的优质产业化项目,定名为华汇生物总部及产业研发基地项目,总投资1.538亿元。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于2017年全面达产后产值不低于8.92亿元/年。

驰锐集团是一家在线下产权保护和线上产权推广,以及产权价值提升等各方面进行整合服务,成为包含代理、信息、法律、商用化、评估、培训等六大知识产权服务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公司,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广州商标注册,广州商标注册公司,